“赞助”后,成都理工大学排名骤升24位,不“赞助”了,又下降11位。这只是巧合吗?早有公开的消息为证:上海某大学透露,国内某知名高校排行榜负责人多次要求“帮学校做咨询”,当然是有偿的,被拒绝,结果该校排名连连下跌,而且不见反弹。
我国制作高校排名的机构短短几年内冒出二十多家,在这其中,不少排行榜沦为赤裸裸的“捞钱榜”。笔者突发奇想:既然制作大学排行榜已和学术、公正、权威没多大关系,只是“致富门道”而已,我为什么不也去搞个大学排行榜,没准还挺混得开呢!
'/>类似爆料,在今年3月份就曾有过。天津大学校长龚克透露,曾有一家排行榜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“赞助”。南开大学新闻发言人也表示该校有过类似经历。(3月21日《深圳晚报》)
新一年高考又临近了,这个时候,这种新闻当然备受关注。
对比两条新闻,人们难免会问:曾被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拒绝的机构,是否就是武书连负责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?两校为何不直接向社会公众说出 “一家”或“一些”排行榜机构的名称?
大学排行榜的评价方法素受诟病,评价的标准和数据收集的途径存在争议,尚属正常。但是,如果评价课题组向大学“游说”去收取赞助费,并在排行榜上“致谢”,那性质就完全不同了,它与武书连课题组在2008年大学评价中首次揪住不放的抄袭、剽窃等学术造假,可以说是一个妈生的两个怪胎。
要消除人们心头的疑云,大学方面最有资格也最有责任站出来说话。如果武书连没有收赞助费,或者说收了钱但没有在排名上造假,那至少事涉 “赞助费”、“潜规则”传闻的学校,有必要为武书连作个证。
如果武书连收了赞助费并在大学排名上做了手脚,那大学就是最大的受害者———没给钱的大学排名受损,丧失了好的生源、可观收入,给了钱的大学也是“冤大头”,一旦停止给钱又会排名下跌,而堂堂高校做此委琐之事,不用说更是灭自己的志气。
不管为还原真相,还是为自证清白,高校都有必要站出来,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大家!
'/>有媒体报道,天津大学校长龚克日前透露,曾有一家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上门索要“赞助”,遭到校方拒绝。无独有偶,南开大学新闻发言人也向媒体表示,学校接到过不少类似的来电及传真,明示或暗示校方提供“赞助”,可以换取排位的上升,一律遭到回绝。
大学排行榜层出不穷,又屡遭诟病,症结就在于科学性与公信力的缺乏。人们发现,在不同排行榜的不同评价指标体系下,同一所大学的排名可以相差20位甚至更多。而排名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,排行榜标准随意,排名数据收集不全、不准,使人们面对排行榜时莫衷一是,何况其背后还有一条“潜规则”在默默发生作用。而天大校长的一席谈无疑是扯开了那层遮羞布,让围绕着大学排行榜的种种怪现象浮出水面。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数年前,一家排行榜制作机构多次来电来函与笔者“沟通”,想借笔者所在媒体的权威性为其新鲜出炉的大学排行榜造势,虽言之凿凿,却让人不免心生疑虑,“合作”自然无从谈起。如今想来,这显然是“潜规则”在作祟。
这些“潜规则”为什么能起作用?谁在关注这些大学排行榜?排行榜制作机构的利益驱动自不必说,现实的需求与市场是其生存的土壤。填报志愿时要看看,上哪所大学有前途;上了大学也要弄明白,上这所大学值不值。于是乎,孩子考上了“上榜”大学,家长会觉得脸上有光;一些上了榜的普通大学,也期待着能靠好名声争取更多的经费与生源。笔者认为,遵从“潜规则”或迷信大学排行榜,最终将成为一场商业游戏的参与者与推动者。无论在学生的成长还是大学的发展上,急功近利都是不明智的。
当然,我们不能全盘否定大学排行榜,毕竟力求客观者有之,潜心评判者有之。但大学关乎民族未来的成长与成才,无论是知名大学还是普通高校,都应有属于自己的健康有序的成长空间,谋求特色鲜明的发展路径。严肃认真、客观公正、科学评判应该成为每个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的铁律,媒体在传播“榜单”时也该严守公正公允的操守,别仅仅将其看作一场娱乐事件,娱乐了大众,也娱乐了自己。(柴葳)
'/>
关于大学排名机构收取咨询费和赞助费的猜测几年前就已存在,然而直到现在才有大学校长主动站出来证实这一潜规则,不知道是让人高兴还是让人感叹。排行榜的潜规则虽然捅破,但如同其他潜规则一样,要彻底打破还遥遥无期,天津大学、南开大学拒绝了,可是其他大学呢?那些需要靠排名来提高名气的普通大学,当那些打着排行榜名义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,他们有拒绝的底气和勇气吗?恐怕很难。
其实,和社会上五花八门的排行榜一样,没有多少人会相信大学排行榜真的反映了大学的实力排序,很明显,不同的排行榜同一高校的排名竟大相径庭,这本身就表明所谓的大学排行榜,很多时候根本就是某些机构的变相捞钱工具,既无权威性,也无真实性。
然而,可悲之处就在于,明知道排行榜是骗钱的把戏,可不少大学却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,交上一笔不菲的赞助费,来换取排位的靠前。可以说,排行榜无情地击中了高校独立性的软肋——由于缺乏自主权,使得高校需要凭借排行榜来获得各种资源,比如生源、社会影响力,甚至是科研资金、课题分配。
那些排名机构为何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资源分配,原因在于:
其一,我们的高校评估本身就缺乏一个标准,这个标准来自于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,而不是什么重点本科、一般本科、一流大学、211工程等。像哈佛大学、耶鲁大学之所以成为常青藤名校,就在于其百年的历史积累,根本不会重视外界的排名。
其二,正是由于高校缺乏科学的测评标准,才给了那些民间排名机构生存空间,他们自己制定规则,并利用已有的话语权,影响着资源的分配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个已经死亡的牙防组。既没有认证资格,也没有获得认证批准,却公然替产品认证。所不同的是,牙防组最终被定性为非法认证,并被撤销。但排名机构为大学排名却无关法律,一个愿打,一个愿挨,我们最多会指责大学的媚俗化、大学排行榜的铜臭味,除此以外,还能做些什么呢?
中国现今的大学最需要的是去官僚化、去行政化,而不是什么商业化、市场化的排名,高校花钱买排名,无异于欺世盗名。然而倘若连大学都丧失诚信的底线,那社会的诚信势必成为大问题。
大学排名,就别再忽悠人了。
'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