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题:扭转“大水漫灌式”的扶贫方式 ???????? ?——如何扫除“脱贫攻坚战”障碍 【扶真贫必先识真贫,识真贫还要真扶贫。把“不清不楚”变成“一清二楚”,探索多渠道、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,才能让每一个贫困家庭不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】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,拿出了一战定乾坤的决心。然而,到2020年要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,确保扶贫做到全过程精准,是成功的关键。 扶真贫必先识真贫。笔者采访发现,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精准扶贫的理解和执行还存在一定偏差。比如,一些地方在识别扶贫对象过程中,存在层层分解指标的做法,造成一部分真正的贫困户被“屏蔽”。尤其是一些贫困程度较深的地方,因为分配的指标不够用,有些贫困户不能纳入保障范围,享受不到后续的扶贫政策,从而引发矛盾。 究其原因,除了体制机制不够顺,还和一些地方的识别工作简单粗放有关。有基层干部反映:识别过程中经常发现实际贫困人口数量多于统计数量,为“控制总量”,操作上只好“分解控制指标”,造成一些贫困户没能做到“应识尽识”。 解决识别不精准问题,兹事体大。从技术上讲,要加强几个环节。首先是通过扩大样本,改进统计方式等手段,提高统计数字的“精准度”。然后是对建档立卡工作“回头看”,挤出“水分”。最后,还可以利用扶贫对象动态调整“窗口期”,进一步查缺补漏。 精准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,是不顾被扶贫对象的能力差别,平均用力。比如,目前的行业扶贫政策,普惠性的多,对扶贫对象特惠的少,一定程度上造成了“富人先受益”“穷人被挤出”。不少行业扶贫政策项目区域指向的多,精准到贫困村贫困户的少。但一到统计、总结,都装在“精准扶贫”这个筐里。虽然数字好看,究其实质,还是“大水漫灌式”“高射炮打蚊子式”的扶贫。 笔者在很多贫困地区发现,在理解精准扶贫上,一些地方和部门有点“机械化”。不少地方还在沿用给贫困户送幼崽、送树苗的老套路。看上去是瞄准了贫困户,但一帮“穷哥们”单打独斗、搞产业闯市场,能否实现稳定脱贫却要打个大大的问号。这个道理,基层扶贫部门不是不明白,只是他们顾虑,扶持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发展扶贫产业,怕操作不好扶贫资金“扶”了老板,群众不满,自己也难逃干系。 这种风险需要防范,但也不能因此不为。其实,所谓扶贫措施精准到户到人,主要是强调针对性帮扶,不是说每个项目、每项政策都要直接到贫困户。如何将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才是关键。事实上,通过支持新型主体带动扶贫对象稳定脱贫,也是精准扶贫。若是没有新型经营主体引领,让抗风险和发展能力本来就很弱的贫困户孤军奋战,到头来辛苦一场还可能挫伤他们脱贫的信心。 坚持精准扶贫,精准脱贫,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。识别和施策环节,精准的内涵和要求也不尽一样。前者更注重执行的精确性,就是要把“不清不楚”变成“一清二楚”。后者则要提升政策的含金量以及干部作为的主动性,以问题为导向,缺啥补啥,而不能形而上学照一个模式去做。只有因地制宜,探索多渠道、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,才能让每一个贫困家庭都感受到扶持的温暖,不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。? |
相关阅读:
- [ 12-09]精准扶贫不妨引入“参与式扶贫”
- [ 12-08]人民日报刊发评论:打好精准扶贫“组合拳”
- [ 12-04]扶贫,别拉“马云”算平均
- [ 12-03]扶贫攻坚比速度更要比效果
- [ 12-02]扶贫军令状 专治不认账
- [ 12-01]要想扶贫先治“眼”
- [ 12-01]防弄虚作假也是扶贫中的一道“必答题”
- [ 11-27]精准扶贫,成就最大善政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